城门口,万人空巷,百姓挤挤攘攘,有的举着果子,有的挎着时蔬,有的挑着鱼米,都朝着门口的一个年轻官员不断靠拢。 “郑大人此去京城,老婆子我也没什么好相送的,这是自家养的鸡,希望大人不要嫌弃。”一个大娘说着,颤抖着手就把篮子里的老母鸡给递了过来,老母鸡卧在其中,仔细一看,羽毛底下还有好几颗圆丢丢的鸡蛋,显然是刚下的。 郑清容连忙搀扶走得颤颤巍巍的大娘,笑道:“大娘能前来相送已是我的荣幸,至于这鸡,礼和心意我已经挑一个最重要的收下了。” 说话间,有人隔空高声喊话。 “郑大人,这次去京城不知什么时候回来?我们扬州百姓可都等着你呀!” 声音高昂,纵然是个普通人,没有内力加持,在开阔的街道上也听得十分清晰。 这次没等郑清容开口,旁边就有人主动撅了喊话的那人。 “说什么呢,郑大人可是要去京城当大官的,你要郑大人回来岂不是咒大人仕途不顺?” 周围人听了难免一阵失落,道理是这么个道理,可是想起来还是不忍。 扬州几百年不出一个好官,好不容易出了一个,还被上面给调走了。 也是,京官可不比地方官好?扬州再好?能好得过繁华京城? 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总不能阻止别人奔向更好的前途,那和杀人放火有什么区别? 知道百姓们不舍,郑清容向前来相送的百姓们郑重一揖:“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无论郑某身处何方,依旧是各位乡亲的小郑大人。” 此言一出,百姓们齐齐高呼郑大人,声音一重接一重,整个街上的地面几乎都在轻微抖动。 你一句。 “郑大人,这是我自己家种的米,你带去京城吃,京城虽然富饶,但吃食什么的哪有我们自己家种的吃起来香。” 她一句。 “郑大人,这是我今早刚打的鱼,你也一同带去京城,尝个鲜。” 又一句。 “郑大人,还有这果子,你也一定要收下……” 挤在最前面的百姓们卖力地高举着自家蓄养的鸡鸭,生怕郑清容看不到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