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国较量:中国稀土芯片产业艰难突围

大金时代/著

2025-10-09

书籍简介

2018年深冬,核心会议揭开中美稀土芯片战略失衡的残酷真相:美国一边对中国高端芯片实施全面禁运、加紧台海军事化,用中国稀土制造战机雷达与导弹系统;一边通过AP材料公司联合国内蓝星集团,以“白菜价”走私中国稀土,甚至在矿中掺钍杂质,瘫痪中国芯片产业链。这场“用中国资源反制中国”的不对称博弈,将大国稀土研发总监林宇、芯途科技芯片工程师江瑶、缉私队长苏然(原芯片研发专家)三位徐光宪院士弟子,推向国家突围的最前线。三线较量自此展开:江瑶在芯片停摆、情感误解中攻坚,从14nm到7nm再到优化5nm良率,用国产稀土突破EUV设备依赖,芯片成功应用于北斗卫星;林宇以徐光宪院士手稿为盾,打赢跨国专利官司,推动中国稀土标准纳入ISO,建立稀土银行掌控定价权,虽因周曼提供AP关键证据,经国家批准允许其参与稀土废料回收(全程安保监控),却始终保持安全距离;苏然卧底蓝星、追查东南亚走私网络,在非洲缉私时中弹致创伤后应激障碍,终建成全球稀土溯源系统,走私量骤降92%,更截获AP向台走私稀土证据,破局“以稀土谋独”阴谋。

首章试读

2018 年 9 月 12 日,干州章贡区的秋老虎带着南方特有的黏腻闷热,像一层密不透风的薄膜裹着整座城市。芯途科技产业园里,唯有光刻车间的恒温系统在嗡嗡作响 ——23℃的恒定温度、45% 的湿度,是 14nm 光刻胶测试的 “黄金环境”。江瑶站在车间中央的观测台旁,白大褂袖口挽到小臂,露出腕上那块磨损严重的机械表,表盘里的指针正指向上午 9 点 17 分,距离麒麟全球约定的样品交付日,还有整整 7 天。 车间里的空气比往常更沉。ASML XT 1950i 型 28nm 光刻机占据了半个车间,银灰色的机身泛着冷光。这台设备是芯途在去年中美关系尚可时,历经层层审查才购入的,而如今,随着 4 月中兴通讯被美国商务部签发长达七年的出口禁令,以及 8 月美国《国防授权法案》明确限制使用中国通信设备,整个行业都弥漫着一种山雨欲来的紧张感。江瑶的目光死死锁在监测屏上:曲线平稳地跳动在 “合格阈值” 内,光刻胶的感光度、分辨率、抗蚀性三项核心指标,前三天的测试数据都稳定在 91% 以上 —— 这意味着,只要最后一轮全流程测试通过,芯途就能成为国内第三家掌握 14nm 光刻胶量产技术的企业,更能帮麒麟全球解 “燃眉之急”。 办公桌上的黑色文件夹里,麒麟全球的订单合同压在最上面。江瑶前晚重新核对过条款:首批 500 公斤样品,每公斤单价 1.2 万元,逾期交付需按日支付合同总额 1% 的违约金,累计不超过 1000 万元。1000 万,对 2018 年的芯途来说不是小数目 —— 当时公司刚完成 B 轮融资,大部分资金都投在了 EUV 光刻机的预付款上,但谁都清楚,自从 2017 年莱迪思半导体收购案被叫停、德国爱思强收购因美国干预受阻后,中国公司想获取最先进半导体设备的路径正被一条条堵死。若这笔订单违约,不仅会失去麒麟全球这个核心客户,后续的融资进程也可能停滞。 “江工,第 12 片晶圆的涂胶完成,准备进入曝光环节。” 年轻工程师小李的声音从操作台传来,带着一丝难掩的兴奋。他刚从清华大学材料系毕业,这是他参与的第一个重大项目,眼镜片后的眼...

首 页章节目录立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