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病由心生 本章提示 当你或我,或任何一个人生病时,他有超过百分之五十的得情绪性疾病的概率。 情绪性疾病是一种生理疾病而非心理疾病。它的症状有上千种,从常见的“脖子痛”、“胀气”到复杂的“肾硬化”、“胃及十二指肠溃疡”,它的症状千变万化。 情绪是由身体的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组成的(不管是表面上可以被人看到还是只有我们自己可以察觉到的内在变化),这些变化是我们脑中每一个念头所产生的感觉。 在愤怒的情绪中,脸部的物理变化就向人们传递了愤怒的信息。这种情绪其中一个内在变化即血压的升高,有的时候甚至能冲破大脑血管导致中风。愤怒引起的另一种内在变化即心脏冠状血脉的收缩。这种变化有可能会造成心肌梗塞的致命后果。 所谓的“不良”情绪指的是那些引起的内在变化能导致病症的情绪。 而“快乐”情绪引起的变化能让我们觉得很舒服;也就是说,它们都是积极的变化。 身体的化学和物理变化,也就是情绪是通过自主神经系统和内分泌腺而影响大脑的。 这个世界充满了不解,而非医疗人员对有一类疾病的困惑大概是其中最为显著的。他们轻率地将这类疾病说成“神经过敏”,这显然是错误的。但是外行人的困惑并不值得惊奇,时代变迁至此,即使是在医疗界人士的脑中也依然存有同样的疑问。自1936年开始,我们便致力于弄清楚情绪能引起身体疾病的这一机制。相关专业的医疗培训也在逐渐开展。从这一专业面世到医学界人士渐渐掌握这一机制通常需要20年的时间。因此,我们现在看到的只是这一知识普及过程的初级阶段而已。 功能性疾病,或称情绪性疾病——这是最名副其实的叫法,不管从何种角度都是非常值我们得注意的生理疾病。 一半的疾病都是情绪性疾病 情绪性疾病(emotionally induess简称:EII)有很多极其明显的特征,比如说来医院寻求治疗的人,超过一半都患有情绪性疾病。 换句话说,如果你明天生病了,或者你今天就感到了不适,那么你有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