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作与创新能力训练

陈济/著

2025-11-24

书籍简介

本教材是中等职业学校职业素养培养系列教材之一。本教材针对职业岗位发展的需求和中职生的实际与特点编写,突出了以活动为中心,以学生为主体的体验式教学理念。在每个教学模块中,我们根据价值观教育的规律,以及中职生成长的特点,按照课堂教学的需要,设计了四个基本教学环节,即活动体验、探究明理、归纳评价和践行落实。试图通过活动体验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同时提高学生的践行能力,促进学生在生活中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从而提高自身的认识,形成正确的职业态度。本教材共分三个单元。第一单元为体验篇,分为四课内容展开。本单元学习内容的主线是发现合作与创新在自己职业生活中的重要位置,掌握基本的工作价值观,即对工作与劳动的尊重,对自然的尊重,对其他人的尊重,从而明确自己在职业工作中所承担的责任。第二单元为践行篇,分为五课内容展开。本单元学习内容的主线是在职业工作中应具备的基本职业情感与态度,也是作为职业人在合作中应具备的基本价值观。主要包括尊重、正直、宽容、自信和服务。第三单元为活力篇,分为四课展开。本单元的学习主线是学会在合作中创新及创新中应具备的基本价值观。最后一课创新与文化则主要是通过对企业文化建设案例的介绍,帮助学生进一步提高工业文化素养,以更好地适应将来的职业工作。本教材内容丰富,形式活泼,适宜于中职学生和企业在职人员阅读。

首章试读

前言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战略主题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要着力提高学生服务国家和人民的社会责任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和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职业教育要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能力为重,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要切实解决毕业生的综合素质不高,特别是职业素养与企业需求差距较大的问题。 教育部副部长鲁昕在第三届“中国职业教育振兴论坛”上指出,要深刻理解“十二五”规划对职业教育改革和技能人才培养提出的新要求。凡是职业教育好的国家,其产业工人素质就高,产品在市场上就有竞争力。职业教育要以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为目标,重点加强职业道德教育、职业技能训练和学习能力培养。改革以学校和课堂为中心的传统人才培养模式,密切与企业等用人单位的联系,实现工学结合、校企合作。深入推进“校企一体”,以合作共赢为利益共同点,促进育人过程中各个要素与生产过程中各个要素的深度对接,提高学校育人的针对性(《人民政协报》2010年11月02日)。 “合作与创新能力训练”课程作为职业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课程,其目的在于通过真实的职业工作情境,提升学生的基本职业素养,培养与企业岗位要求相适应的情感态度。本课程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一是使职业情感态度的培养更加具体化,即将职业情感态度的培养与团队建设结合起来,有了具体的、可操作的载体作为教育的支点或抓手。二是使职业情感态度的培养与职业能力的培养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了具有职业教育特色的课程。它不再是独立于职业能力教育之外,而是成为职业能力培养体系中的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三是由于在职业情感态度培养中有了抓手,有了具体化的课程,对学习的评价就有了更客观的基础,学习评价就与学生的能力提高结合了起来,这种学习评价更加全面、具体和客观。 “合作与创新能力”是职业工作所需要的基本的职业态度和能力。合作与创新的意识和能力是当代从业人员应具备的基本素质之一。在职业活动中,任何个人的发展都离不开企业组织、工作团队的环境和共同努力。没有企业、职业的发展,个人的发展则不可能实现,而企业...

首 页章节目录立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