迈向智慧校园的区域信息化管理与实践.北京市中小学数字校园实践与成效

田鹏,宋洁/著

2025-11-24

书籍简介

北京中小学数字校园实验项目”是北京教育信息化“十二五”重大项目,启动于2009年,实施于整个“十二五”期间,是北京教育信息化建设从普及阶段迈向整合、提升阶段的自觉实践。本书力图反映该项目发展全貌,包括项目的发展背景、实施过程、总体框架、服务体系,以及项目带动下各区教育信息化的发展,数字校园建设与应用评估体系建构和项目所取得的成果、成效及建设经验等方面的内容,对当前教育信息化的融合创新发展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首章试读

序一 自2000年数字校园概念出现在我国教育信息化领域以来,中小学数字校园一直是教育信息化促进学校现代化发展的重要命题。2003年,这一概念开始在中小学实践领域得到关注,并持续深入发展。2009年前后,在我国基础教育领域信息化从建设、应用向整合、创新发展迈进的过程中,中小学数字校园开始成为里程碑式的实践概念,不少前瞻性地域开始将数字校园作为推动区域教育信息化全面发展的重要抓手,如2009年,北京市教育委员会(以下简称北京市教委)启动了“北京市中小学数字校园实验项目”。这些年来,在基础教育领域,教育信息化融合发展进程日新月异,各类创新应用及实践模式伴随新一代信息技术发展、互联网教育进程推进,中小学数字校园一直是广大中小学系统化应用、创新应用信息技术并支持学校全面发展的重要实践形态。在《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发布的2012年,中央电教馆启动了“百所数字校园示范校建设项目”;在《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发布的2018年,教育部同期发布了《中小学数字校园建设规范(试行)》。2009年,我们提出“数字校园是为了支持学生学习,创新和转变教学方式,以面向服务为基本理念而构建的数字化资源丰富的、多种应用系统集成的、相关业务高度整合的校园信息化环境;其宗旨是拓展学校的校园时空维度,丰富校园文化,并优化教学、教研、管理和服务等过程”,这一概念内涵阐释了中小学数字校园建设服务学习的目标本质、发展的技术环境特征和创新的业务融合特征,在教育信息化2.0指向创新引领、生态变革行动进程的当下,仍然具有适切时代的意义。 “北京市中小学数字校园实验项目”是北京基础教育信息化发展进程中的重大实践项目,该项目具有以下五个显著特点:第一,实践层次深。在北京市教委及相关业务部门的科学领导下,在实验校精心规划、科学实施和有效应用的推进下,信息技术真切地融入中小学教育教学业务全域和全过程,并切实指向教育教学核心业务创新发展。第二,实施规模大。“北京市中小学数字校园实验项目”在市级层面上确立了100所实验校,覆盖北京市全部区域,同时,带动...

首 页章节目录立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