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五十章

banner"

>

终于,老子要讲生死问题了。

无论对人生,还是对大道,这都不是小问题,但老子讲得很轻松。

老子说——

出生入死。

生之徒,十有三;死之徒,十有三;人之生,动之于死地,亦十有三。

夫何故?以其生生之厚。

盖闻善摄生者,陆行不遇兕虎,入军不被甲兵。

兕无所投其角,虎无所用其爪,兵无所容其刃。

夫何故?以其无死地。

这段话,开头的“出生入死”

四个字就让研究者们动了不少脑筋。

吴澄在《道德真经注》里解释得比较复杂,他说:“出则生,入则死。

出谓自无而见于有,入谓自有而归于无。”

王弼则注得简单:“出生地,入死地。”

我自己则在两种解释间犹豫。

第一种很哲理化,认为“出生入死”

的意思是,一个人一出生,就进入了死的程序;第二种比较简单,认为“出生入死”

就是指一个人“出而为生,入土为死”

,只是泛讲生死,没有太多哲理。

我在前一个译本中采用了第一种解释,这次,我则让它仅仅成为一个过渡结构:“生死之间”

因此,我的翻译是——

人,在生死之间出入。

靠近生的,三成;靠近死的,三成;自己找死的,三成。

怎么找死?奉养过度。

听说真正善于摄护生命的人,走在陆地上遇不到犀牛和老虎,进了军队也不被伤害。

对他们,犀牛用不上角,老虎用不上爪,兵器用不上刃。

这是为什么?因为他们还没有进入死亡名册。

在老子看来,生死是一种自然安排。

谁安排的?大道。

他所说的靠近生的三成,靠近死的三成,这都是自然安排。

唯有另外三成,违背了自然安排,因此成了自己找死。

一个人,如果不违背自然安排,认真地摄护生命,那么,自然大道就不会让他夭折,因为他还没有到时间。

文中说犀牛、老虎、兵甲对他都没有办法,无非是表明:当自然大道还没有安排时,他怎么也死不了。

犀牛和老虎,并不是童话故事,而是象征物件。

因此,老子说生死,还是在说大道。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

心有邻兮乘风逆命之绝境反击人偶的复活魔女的诅咒罗马:七次劫掠史古文其实很好学:中学古文高分详解被嫌弃的松子的一生(2021版)你的亲子关系价值千万朴赞郁的蒙太奇成交力给理想一点时间:精选集自控力:斯坦福大学广受欢迎的心理学课程了不起的物理真希望孩子不生病乖,摸摸头2.0影响变形记给一个青年诗人的十封信春十三月虽然会胖,还是想吃完炸鸡再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