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情感的失重·

banner"

>

我们来看一首和《题都城南庄》类似的诗,独孤及的《和赠远》:

忆得去年春风至,中庭桃李映琐窗。

美人挟瑟对芳树,玉颜亭亭与花双。

今年新花如旧时,去年美人不在兹。

借问离居恨深浅,只应独有庭花知。

去年美人在这里,今年美人不在了,花还是这样盛放。

他写的和《题都城南庄》是一回事,但是用了双倍的字数,显得很啰唆。

同样的情感在这首律诗里被稀释了。

唐诗里情感浓度最高的体裁是什么呢?我想是绝句。

绝句虽然短小,但是里面的情感往往能在瞬间发生变化。

绝句一般在第三句的时候发生转折。

杨载在《诗法家数》中说:“……至如宛转变化工夫,全在第三句,若于此转变得好,则第四句如顺流之舟矣。”

也有一些绝句是在第四句的时候转折。

“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

,诗人把我们的情绪带进回忆里,一个非常美好的画面。

但是第三句开始转折,让我们从对美好的期待当中脱离出来。

诗人的期待,是桃花现在还在这里,这个女孩子现在也还在这里,而他们将会有一段美满的婚姻,就像孟棨的故事里讲的那样。

但是诗人的情绪在这里发生了变化,他说“人面只今何处去”

,这就形成了落差。

我们坐过山车的时候会有失重的感觉,它在一瞬间把我们升高,又在一瞬间让我们落下去。

而诗歌也是这样。

一首好诗,它里面会有情感的落差,它会让读者产生失重的感觉。

绝句往往能在很短的篇幅里形成这样的落差,造成读者情感上的失重。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

樊登讲论语:先进(精装版)景德元年:大宋王朝1004年的历史大变局磨铁经典第2辑:少年维特的烦恼读懂古诗文,吃透现代文:小学语文同步1+2古今连读(二年级)不可以好一个宋朝元素的故事刘慈欣中英双语科幻经典:青少版2.赡养人类读懂古诗文,吃透现代文:小学语文同步1+2古今连读(一年级)读懂古诗文,吃透现代文:小学语文同步1+2古今连读(三年级)炽烈樊登讲论语:学而(精装版)中国盗墓图志大唐镜师传直男穿成贵院的Beta炮灰后破圈学习没有那么难(全三册)末世拯救者一禅漫画中国史(全两册)唐朝定居指南(2022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