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电影史时间线图解

张世君/著

2025-11-17

书籍简介

《外国电影史》是一部图文并茂的插图本教材,全书共9章,按照世界电影从诞生以来的发展脉络讲述外国电影发展的历史。本教材在内容上的一大特点是注意史论结合,对国别电影导演的代表作品做了比较细致的文本分析。一是为了分析影片特点,二是为了帮助学生掌握观赏外国电影、理解外国电影的方法,提供一种示范性分析。在文字分析的同时,配以“集合式”图片。即将多幅剧照集中整合在一幅图片上,以系列剧照的形式辅以说明所分析的影片特点,使电影史的讲述能够被读者具象把握,了然于心。全书文字约20万字,集合式图片357幅。本教材适合大学影视专业学生、研究生和本科生通识教育使用,同时也为广大热爱电影的读者提供一部融理论性、知识性、科学性、趣味性于一体的读本。

首章试读

绪论 建构叙事的外国电影史 一、非文字的视听语言艺术 电影是非文字的视听语言艺术。当下进入电子文化时代,从文字语言到视觉影像的转变,电影、电视、电脑改变着人们的时空观和思维方式。 电影首要的基本特性是综合性,它是一门综合艺术,包含了时间和空间的特点,具有叙事和造型的双重表现力。它吸收文学、戏剧、音乐、绘画、雕塑、建筑等多种艺术元素,形成一个新的艺术整体。 视像性是电影的突出特性,主要以活动影像诉诸观众的视觉。用画面塑造形象,叙述故事。现代信息技术的发达,影视艺术的视像性特点特别吸引观众的眼球。 电影在延续的时间中拍摄画面,表现运动着的人和事,它吸引观众的最大魅力是运动。电影的运动性表现为拍摄对象人与物的运动性;摄影机的运动性:推、拉、摇、移、跟、升、降多种镜头运动方式;电影叙事的动作性,通过动作塑造银幕人物;电影剪辑的分切组合等。 电影是科学技术发明的产物,它是从照相术发展来的。现代科技的每一点微小进步都对电影艺术的特性发生影响。现代信息技术和新媒体为电影的表达增加了新的方式。 电影的直观性使它拥有最广大的观众。男女老少,不同文化水平、不同国籍的人都能够看电影,并对电影产生兴趣。电影通过电视转播,制作成影碟,使它的观众更加扩大。电影是通俗文化、大众文化的表现样式。 概括起来,电影以电影技术为手段,画面和音响为媒介,在银幕上通过运动的时间和空间创造形象,反映生活。 电影是艺术、技术、商业的结合,技术发展到哪一步,电影也将跟进发展到哪一步。随着科技的发展,对电影的界定也在发生变化。现在已经有了新的电视电影、DV电影、微电影等。 1995年,为庆祝电影诞生100周年,法国卢米埃尔博物馆主持了一项活动,邀请世界各国40个著名导演,每人用卢米埃尔兄弟的摄影机拍摄一段52秒的影片,被邀请的导演有大卫·林奇、西奥·安哲罗普洛斯、斯派克·李、维姆·文德斯、阿巴斯·基亚罗斯塔米等,中国导演张艺谋亦在其中。 美国电...

首 页章节目录立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