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章节:第一百三十四章 人间请醒三
光阴的沙漏筛尽了懵懂,却未滤去半分世故的模样。半卷人生已泛黄,我竭力在逐渐模糊的记忆里、在鸡毛蒜皮的平庸中翻找,拼凑着那个走失在岁月街角的自己…… (一直想写点什么,却一直苦于江郎才薄,兼之生活所累!!猝而人生过半,回首无一是处,惶恐之余,且作胡言乱语,望诸君怜鉴。 因是初次尝试,所以与别人开篇精彩,越往后越淡然无味不同,我是开始稍显生疏无味,越往后越精彩。 本书中有许多对世俗的描述、生命的探讨、人生的感悟,在这个路遥马急的时代,但愿诸位能闲得浮生半日,因为此书当寻一静地、放空心思细细品味。) 山村的清晨总是被鸡鸣声唤醒。第一缕阳光透过薄雾,洒在蜿蜒的乡间小道上,路边树叶上的露珠闪烁着晶莹的光芒。远处的山峦在晨光中若隐若现,炊烟袅袅次第升起,带着柴火的香气,弥漫在空气中。 邻家的公鸡又找着了条虫子,啄几下,看着不动了放下来咯咯咯的招呼一群母鸡围上来吃;大黄狗从房子地板下钻出来,抖抖身上的尘屑,伸个懒腰,张口刚叫上两口,“砍脑壳的,叫什么叫!”主人一声喝斥,夹上尾巴灰溜溜的又钻到地板下去了…… 这是上世纪七十年代中期一个偏远的小山村,背后是延绵的大山,山下是一条河,河水从很远的地方来,一路呼朋引伴、嬉笑雀跃,向着遥远的大江、大海日夜兼程。 这条河有个专有名字叫“资江”,没错,就是湖南境内“三湘四水”里四水中的资江。 解放前,这就是连通外面的重要通道,放排的汉子顺流而下,一路穿山过水,伏波斗浪,稍有闪失,排散人亡。 这是一个脑袋拴裤腰带上的营生,所以每每到得一个渡口,这些紧绷的汉子就得上岸放松放松,于是岸边风雨桥两边的廊房便热闹起来,一个个描脂画粉的娇娘子,支起窗户一手罗扇半掩一手挥着绢帕娇嘀嘀一声:“朗君,来啊!”瞬时就把那些个敢和阎王爷争命的糙造汉子勾去了半条命,剩下半条回家多半又葬送在山沟沟里的糟糠女人手里,一个来回除了带回些新奇谈资外,啥也没有捞着。然后下一回又屁颤屁颤去了。 当然也有回不来的,于是家里的女人们也不计较自家汉子在外面做了什么,带回来多少,她们其实很容易满足“人回来就好。”要是谁家的汉子还能捎回根手绢啥的,那便得死心塌地、白首不弃,甚至来生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