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章节:皮大王抓知了
谢惜予出生没两年,就逢上改天换地的大年景。 大清国倒台,共和已是大势所趋,有志青年无不落辫明志,挺胸昂首加入轰轰烈烈的革命阵营中去。 曾是前朝举子的谢老爷受了打击,上海又是新潮流顶激烈的地方,心灰意冷之下,带着妻女回了杭州,躲入清波门东四条巷避世。 这一年(1912)末,惜予的小弟慎予出生在老宅里,两个孩子无形中为这个死气沉沉的家添缀不少欢声笑语。 又过不到两年,谢老爷的同年王先生亦举家迁回杭州。 闻故人返乡,谢老爷兴高采烈地出了他的蜗牛壳去拜访。 没想到的是,原来王先生跟他不一样,来此不为避世,甚至根本不怀念“老东家”。 王先生人比较开豁,支持共和不必说,早已投笔从商,将生意经营得红红火火,这次回杭州要开设分厂。按他的话叫实业救国。 这下子可把谢老爷惹恼。 当年进京赶考,甲午惨败的阴霾尚且盘桓于国都上空,又遇着倭人逼签条约,他二人同乡,为浙江众举子表率,一齐松筠庵里署名,向光绪帝上书反对丧权辱国之条约。那可是过命之交啊!如今却已只字不提,老友实在没有良心。 相比两家主人中年“反目”,女主人却称姐道妹起来,你来我往,亲热得很。 王家有位公子,年长惜予两岁。谢太太经常带着惜予到王家窜门,一来二去,两个女主人肚里打起了算盘。 就在惜予四岁那年,她同王遗时的婚约由双方父母一锤子敲定。 定娃娃亲后,保守的谢老爷要谢太太尽量不要再带惜予出门,即便是王家,也最好不要。女孩子还没过门就频繁往男方走动,作风未免不庄重,传出去于名声不好。 好在此时小弟慎予已经能走会跑,天天绊着阿姐脚跟头,缠人得紧。谢太太知道丈夫固执,只好点头答应。 于是,自那天起一直到成亲之前,谢惜予再也没有见过王遗时,只偶尔从父母口中听说一些他的消息。 未婚夫妻多年未见还有个原因,王家公子在杭州居住不过三、四年,又被王先生送回上海新式学校念书。 谢家小弟慎予五岁那年,也在谢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