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的天下经验:宋辽夏金元之间的互动

韦兵/著

2025-11-24

书籍简介

本书从观念和实证两方面论述华夏天下世界的多元一体,农耕游牧两个世界,既跌宕互动,又共生共融。阴、阳永远不可能消灭其中一方,中国也是这种夷夏之间对立、互动、互融的势的产物。夷、夏二维,缺少任何一方,都不成其为中国。理解中国的关键就是要从这种双向、动态的“势”去把握,这才是完整的天下经验。从实证的角度,将这种夷夏如阴阳观念的考察落实到具体的诸层面,如宋、辽、夏、金、元对文化象征资源的竞争,地域层面不同族群迭兴对当地历史人文的塑造、以及个人层面这种跌宕互动的历史如何影响个人的命运与选择。

首章试读

绪论 完整的中国经验:多元一体的夷夏阴阳互动 断裂与分化大概是文明发展的常态,连续的“广土众民”的中国,不符合文明发展的一般规律。中国何以会背离常态,能够成为连续的“广土众民”的中国呢?这一问题,我们姑且称之为“中国之谜”。我们从西方引入的一些现成概念和理论,在回答这个问题上显得缺乏说服力。我们希望从本土经验中来寻求答案,寻求更有解释力的说法。我们认为中国连续性的“广土众民”,在很大程度上与天下观念的兼容性,以及实践中的“弹性”密切相关,这是一套独特的中国经验。[1] 古代中国从狭义上讲是指华夏世界,广义上是指包含夷夏二维的天下。作为一个现代国家的中国,其疆域与族群和广义的中国联系更密切。我们这里讨论的是其广义,而不少关于古代中国的表述中,中国与天下确实也是等同的。天下不是简单的“夷狄向慕,万国来朝”,这种以华夏为中心的表述确实是天下观念的一个重要层面,但不是唯一层面,天下观念具有丰富的维度和层次。这些层次中有些是观念层面的,有些是实践层面的,更多是介于二者之间的;同时,天下的维度里面不仅包含华夏的表达,也兼容“夷狄”维度的表达。这就是说,这种兼容表现从夷狄的角度看,天下同样被接受,同样有说服力,同样在实践中有效。不同维度、层次的表达与实践中的认同共同构成了关于天下的完整的中国经验。 从观念上讲,对于夷夏关系,中国人用自己的概念已经讲得很清楚了:夷夏如阴阳,“中国之有夷狄,如昼之有夜,阳之有阴”[2]。这是中国人独特的思维,这不是一种黑白分明、非此即彼的二元对立,阴阳的微妙之处是既对立又融合,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共生共存,处于永恒的对峙与互动的运动中,也就是一种虚虚实实的“势”。阴阳永远不可能消灭其中一方,夷夏同样是这样,中国也是这种夷夏之间对立、互动、互融的“势”的产物。夷夏二维,缺少任何一方,都不能称其为中国。理解中国的关键就是要从这种双向、动态的“势”去把握。对比西方,罗马人眼里文明与野蛮是黑白分明的对立,不是文明战胜野蛮,就是野蛮消灭文明,二者界限分明,刚性对立,没有中间状态。罗马人没有给蛮族留下...

首 页章节目录立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