瀛寰回眸:在历史与现实中

张广智/著

2025-11-24

书籍简介

本书著者专研西方史学,这里所收录的文字旨在表述这样一个理念:历史并不冷漠,也十分贴近我们,以现实反观历史,以历史省思现实,作者的思绪在历史与现实中回眸,既透析作者历史研究的见识,也蕴含个人关注现实的情怀。配图十余幅,以衬托文字的历史语境,增强内容的现场感。

首章试读

前言 这本小书的完成,全赖北师大出版社谭徐锋君的信任和支持。我的这些篇什辑集成书真能忝列“京师学术随笔”系列,不辱诸大家之名声吗?对此,我并不自信,但小谭却显得颇有信心,他回想当年读我主著的《西方史学史》时的情景;赞扬我已发表且散落在各处的文字,说它非常适合“学术随笔”。就这样,《瀛寰回眸:在历史与现实中》被催生了。 然而,《瀛寰回眸》这一书名得来却颇费心力。起先,我用《回眸:在历史与现实中》作为书名,吟读之余,自觉尚可。谭君见后,说这套系列之书名,多是四个字或五个字,最好是个成语。我思忖良久,改成《回眸与省思》。 但我斟酌再三,自己倒觉得不认可了。正值苦恼之际,眼光不由落在案头已出的“京师学术随笔”系列之一:冯天瑜著《天光云影:文化史漫记》。冯君书名《天光云影》取自朱熹诗《观书有感》之一:“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这诗后两句有相当的知名度,常为人引用。但冯君逮住了第二句,取其前四字“天光云影”作为书名,气度不凡且充满诗情画意,不仅与其选编各辑内容连接,而且也切合他作为一名文化史家的身份,令人不胜歆羡。 由《天光云影》一书,忽然想起三年多前与冯君在复旦相见时的情景:是时,我校召开“历史学家与哲学家对话”学术研讨会,我们以历史学家的身份联袂与会。那次会议与哲学家的“对话”,我已淡忘,唯有旧雨新知之间的真情,总是难以忘却。曾记得:浦江夜游时,在船头,在晚上,我与天瑜遥看这两岸灯火,回忆十多年前,楚天云舒云卷,观东湖水中月影,又食武昌鲜鱼…… “沪上一别,疏于问候,不知不觉间,已有三年多没有谋面,时间过得真快啊!”我接通天瑜的电话,说道。 他对三年前的那次浦江夜游,记忆犹新,回忆道:“那晚,凉意袭人,已知深秋矣,我们进入船舱,继续神聊,是吗?” …… 我说起当下的书名事。天瑜兄随即说:“让我想想,晚上再给你打电话,切磋一下,好吗?” 晚,七时许,电话铃响,那头传来老友的诤言:“你说的用‘...

首 页章节目录立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