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暖花开:杨刚与海淀区中关村第二小学

杨刚/著

2025-11-24

最新章节:后记

书籍简介

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第二小学于1971年建校,目前已经走过了四十余年的光辉历程。学校于1998年7月承办海淀区上地实验小学,由此开启了多校区办学的篇章。在此后的十几年时间里,学校先后参与了七个学校或校区的发展建设,成为海淀区小学中参与办学形式多、承接新建校、合并校多的学校。现在,学校拥有中关村、华清、百旺三个校区,110个教学班,267名教职工,4745名学生。面对这样一所办学格局不断变化、办学规模不断扩大、师生人数不断增多、管理难度不断加大的学校,如何才能做到让二小的优质办学实力不缩水,合力大化?依靠什么力量才能把身处不同校区师生的心真正凝聚在一起,真正让每一位教师都获得大限度的发展,让每一名学生都能够享受到二小优质的教育?这是杨刚校长一直在不断思考的问题。多年的办学实践,使杨刚校长认识到:学校文化是学校的核心竞争力,是全校师生员工在长期的办学过程中培育形成并共同遵守的高目标、价值标准和行为规范,也是学校办学理念、校训、校风、校貌的浑然天成。文化带领对于多校区办学尤为重要,对于同步优质办学更是极其重要。在一校多址的办学过程中,中关村二小必须不断分析和吸收来自不同学校的办学思想和文化,使之融合在一起,形成“大二小”所独有的办学思想和学校文化。在这样的思考下,杨刚校长提出用“家园文化”带领学校发展,以此来缩小校区间的差异,缩短心与心的距离。家园文化的指导思想是“以人为本、关注发展”;家园文化追求的目标是“自我管理、自我发展、自我超越”。家园文化的具体内涵是这样三句话:“二小是大家的,二小的发展是为大家的,二小的发展是靠大家的。”

首章试读

总序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明确提出:“鼓励教师和校长在实践中大胆探索,创新教育思想、教育模式和教育方法,形成教学特色和办学风格,造就一批教育家,倡导教育家办学。大力表彰和宣传模范教师的先进事迹。” 为贯彻实施党的十八大精神,“办让人民满意的教育”,更好总结、积淀、提升海淀区名校名家办学的先进理念,北京市海淀区教育工委,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以海淀区名校、名校长教育教学改革成果及教育管理理念为基础,精心建设海淀区“名校名家”精品文库,就是现在呈现于读者眼前的这套《海淀教育名校名家丛书》。 这些学校,有的是著名大学的附属学校,有的是从延安过来的有着光荣革命传统的学校。但学校不是有一个什么名分就能成为名校的,这些名校有着悠久的历史传统,在历任校长、师生的共同耕耘下,办出特色、办出成绩,创造了新鲜的经验,在全国乃至国际上享有良好声誉,这才成为现在的所谓名校。在创造名校的过程中,校长无疑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作为优秀校长,他们用先进理念和管理才能,带领全校教师,为一个共同愿景而努力。本套丛书正是聚焦这样一批名校长,近距离观察他们是如何在教育海洋中破浪前进的。 这些校长个性迥异、各有经历、办学思路也不尽相同,但共同的是在各自的学校创造了一段教育的传奇。他们是所在名校的灵魂,他们的言传身教,时时刻刻引领着教师和学生的发展。这些校长共有的特质是专业知识扎实,具有深厚的人文底蕴。他们具有灼热的教育情怀和教育**;他们富有童心并热爱儿童;他们淡泊明志、宁静致远,以教书育人来体现他们的人生价值。 这套丛书并没有展现波澜壮阔的历史、恢宏博大的叙事,也没有解读深奥莫测的理论、长篇累牍的范例,而是讲述这些名校长们在日常管理和教学方面的一件件小事,通过短篇故事形式,娓娓道来,让读者去品味和欣赏。 在这套丛书里,我还看到了海淀教育趋于成形的大器,海淀教育秉承“红色传统、金色品牌、绿色发展”的三色理念,坚持党的教育方针,以优秀传统为基础,以现代教育观念为先导,引...

首 页章节目录立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