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与规划

张光旭/著

2025-11-24

书籍简介

《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与规划》,本书按照教育部关于高校就业指导课程建设的要求,以国内外职业发展教育的相关研究成果为重要参照,以全球化、信息化以及“十二五”规划等最新社会经济形势为背景,以当下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与规划的特点、目标及现实需求为立足点,对大学生职业发展教育理论与实务进行了探索,从编写内容和体例上体现了既重视职前评估、规划与素质培养,也重视之后职业发展与生涯管理的特色。全书共分七章,第一章为导论,主要介绍职业、职业生涯以及职业生涯规划的概念及大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的意义;第二章为探索职业生涯发展的条件,分为探索自我和探索职业环境两个部分;第三章为思考职业生涯决策,从理论和实践方面对职业生涯决策进行了介绍;第四章为绘制职业生涯发展蓝图,分别介绍了职业生涯目标设立、职业发展路径选择以及职业生涯规划书的制订、实施与修正;第五章为开发职业素质,主要从职业素质的内涵、企业需要大学生具备什么样的素质以及大学生如何开发自己的素质等方面进行介绍;第六章为提高心理素质,主要从大学生如何看待成功、如何培养情商、如何开发潜能等方面进行介绍;第七章为提升职业生涯管理能力,对大学生如何提高时间管理能力、压力管理能力、情绪管理能力以及人际关系管理能力,从理论与实践方面进行了阐明。

首章试读

前言 对于现代社会的大多数成人而言,职业已经成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它满足着人们物质和精神双方面的需求。物质生活方面,职业继续着它自古就被赋予的养家糊口的使命,人们通过从事职业获得各种物质资源,使自己得以安身立命。而伴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于职业的要求不再仅仅局限在谋生这一层面,职业在精神生活方面的重要作用日益凸显:人们希望能够做自己适合的、喜欢的职业,在职业中体现自己的人生价值、达到自我实现,通过职业更好地增加生活的主观幸福感。 那么,如何才能更好地实现职业在物质和精神方面的双重功能呢?正如《礼记·中庸》所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预”即为职业进行规划,是达成这一目标的十分重要的途径。从个人层面而言,自身的职业生涯规划有助于个体明确自身需求和努力方向,有的放矢地管理时间、安排事件,实现人生梦想。从组织层面而言,帮助员工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有助于组织人尽其才、最大限度地调动员工积极性、提高组织承诺水平。从社会层面而言,社会成员的职业生涯规划有助于调配社会资源、增加就业率、更好地建构和谐社会。因此近些年,职业生涯规划成为社会学、教育学、心理学、管理学等领域的学者,以及普通社会大众都持续关注的一个热门主题。 大学生,在众多即将迈入职场的群体之中,是一个人数庞大而且特点鲜明的群体,由于其特殊的教育经历,他们对职业的要求有着自己的特点。物质方面,相对于其他人群,大学生群体在精力和财力上都付出了较高的教育投入,因此他们对未来职业的物质回报期望值较高;精神方面,大学生所受的多年教育使得他们在精神层面上有着较高的需求,十分看重未来职业为他们所带来的契合感和幸福感,希望借由未来职业实现人生价值。但与大学生的这些主观愿望和需求形成鲜明对比的,却是不断增加的大学毕业生人数和越来越严峻的就业形势:2009年,全国大学生毕业人数首次突破600万人,达611万人;2010年达630万人;2011年达660万人;2012年增至680万人;2013年,这一数字达到699万人;而针对高校毕业生的有效用人需求却呈下降趋势,如...

首 页章节目录立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