郁达夫 短篇

郁达夫/著

2025-11-12

书籍简介

郁达夫文风中所蕴含的对情感的纵情抒发,以及对自我毫不掩饰地深入剖析,不仅是当时社会所需要的理念,更是今天文学创作中理应坚持的信条。现代文明之于人性的压抑,理应以这种饱含热情与真实的文字治愈。作为新文学团体“创造社”的发起人,郁达夫以其颇具日本无赖派风韵的作品在当时的文坛备受追捧。这种对自我毫不修饰地、真实地剖析形成了一种自叙式的文风。在当时社会动荡之下这种文风走下了文字艺术的制高点,选择在心绪上与时人产生共鸣,具有划时代意义。而郁达夫散文中忧愁感伤的文字基调也对新文学的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这也是如今再读郁达夫的历史意义所在。

首章试读

1、马六甲记游 为想把满身的战时尘滓暂时洗刷一下,同时,又可以把个人的神经,无论如何也负担不起的公的私的积累清算一下之故,毫无踌躇,飘飘然驶入了南海的热带圈内,如醉如痴,如在一个连续的梦游病里,浑浑然过去的日子,好象是很久很久了,又好象是只有一日一夜的样子。实在是,在长年如盛夏,四季不分明的南洋过活,记忆力只会一天一天的衰弱下去,尤其是关于时日年岁的记忆,尤其是当踏上了一定的程序工作之后的精神劳动者的记忆。 某年月日,为替一爱国团体上演《原野》而揭幕之故,坐了一夜的火车,从新加坡到了吉隆坡。在卧车里鼾睡了一夜,醒转来的时候,填塞在左右的,依旧是不断的树胶园,满目的青草地,与在强烈的日光里反射着殷红色的墙瓦的小洋房。 揭幕礼行后,看戏看到了午夜,在李旺记酒家吃了一次朱植生先生特为筹设的宵夜筵席之后,南方的自夜,也冷悄悄的酿成了一味秋意;原因是由于一阵豪雨,把路上的闲人,尽催归了梦里,把街灯的玻璃罩,也洗涤成了水样的澄清。倦游人的深夜的悲哀,忽而从驶回逆旅的汽车窗里,露了露面,仿佛是在很远很远的异国,偶尔见到了一个不甚熟悉的同坐过一次飞机或火车的偕行伙伴。这一种感觉,已经有好久好久不曾尝到了,这是一种在深夜当游倦后的哀思啊! 第二天一早起来,因有友人去马六甲之便,就一道坐上汽车,向南偏西,上山下岭,尽在树胶园椰子林的中间打圈圈,一直到过了丹平的关卡以后,样子却有点不同了。同模形似地精巧玲珑的马来人亚答屋的住宅,配合上各种不同的椰子树的阴影,有独木的小桥,有颈项上长着双峰的牛车,还有负载着重荷,在小山坳密林下来去的原始马来人的远景,这些点缀,分明在告诉我,是在南洋的山野里旅行。但偶一转向,车驶入了平原,则又天空开展,水田里的稻秆青葱,田塍树影下,还有一二皮肤黝黑的农夫在默默地休息,这又象是在故国江南的旷野,正当五六月耕耘方起劲的时候。 到了马六甲,去海滨“彭大希利”的莱斯脱?好坞斯(Rest House)去休息了一下,以后,就是参观古迹的行程了。导我们的先路的,是由何葆仁先生替我们去...

首 页章节目录立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