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曼殊的书

王乐/著

2025-11-12

书籍简介

《忏尽情禅空色相苏曼殊传》以翔实的史料、细腻的文字梳理了苏曼殊的一生,并巧妙细腻地将苏曼殊的诗词融入其中,同时,本书还对苏曼殊的情禅做了深入浅出的讲解,让读者对情对禅都有进一步的理解和认识,堪称了解苏曼殊的经典之作。

首章试读

自序 苏曼殊:一个现代性的忧郁者 许多年之后,面对熙熙攘攘的人群,你是否会回想起,第一次走进苏曼殊的内心时所打的那个遥远的寒噤。 那一天,“雨月,整个城市使它感到气恼/它从瓮中把大量阴暗的寒冷/洒向附近墓地的苍白的亡魂/把一片死气罩住多雾的市郊。”(波德莱尔《忧郁》)整个城市笼罩在雨、雾、阴暗、寒冷之中,忧郁随之产生。 时间就像是在转圈圈,我们都会回到刚开始的时候。有一种忧郁,周而复始。就像是波德莱尔痛苦地面对着“巴黎的忧郁”,在那个“世纪病”泛滥的年代,有一个孤独的过客在体味着现代性的“上海的忧郁”(苏曼殊曾多次辗转于上海)。流布于西方和东方的这种孤独感,来源于他们对社会人生的现状与未来的担忧。而苏曼殊的特别之处在于:在中西文化碰撞、新旧制度交替、传统与革新的临界点上,道与言不再是主题,只有“那消逝,以及消逝本身作为现代性的忧郁(melancholia)成为主题”,“仅仅是让消逝 保持为消逝”(夏可君1语),这就是我要告诉你的,一个忧郁的苏曼殊。 郁达夫曾指出:“苏曼殊的名氏,在中国的文学史上,早已是不朽的了……他的译诗,比他自作的诗好,他的诗比他的画好,他的画比他的小说好,而他的浪漫气质,由这一种浪漫气质而来的行动风度,比他的一切都要好。”(《杂评曼殊的作品》)从某种意义上讲,苏曼殊这种复杂的浪漫气质和行动风度,浸润出了他奇特的生活风范和强烈的个性表现,在同时代创造了一种绝对的现代性的忧郁和孤独。 他“厉高节”、“抗浮云”的处世态度,不仅影响了身边的朋友,也感染了当时很多知识分子的风度、道德和思维方式。他去世后,许多青年人赴其墓地凭吊、读他的作品、搜集他的诗画,更有甚者,一些女学生在蚊帐内悬挂他的照片,自诩为他作品中的女主角,为他洒泪。“五四”后的很多青年人盲目地崇拜他,认为他做的东西,什么都是好的,甚至为此不惜与当时的名家如胡适等反目(因胡适在《五十年来中国之文学》中未提到苏曼殊)。在苏曼殊在世及离世后的一二十年中,求他诗画的人络绎不绝,“遗文剩墨,尤其为书...

首 页章节目录立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