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杨树达论语疏证序

banner"

>

孔子之生,距今岁将二千五百载,神州士众方谋所以纪念盛事,显扬圣文之道,而长沙杨遇夫先生着论语疏证适成,寄书寅恪,命为之序。

寅恪平生颇读中华乙部之作,间亦披览天竺释典,然不敢治经。

及读先生是书,喜曰,先生治经之法,殆与宋贤治史之法冥会,而与天竺诂经之法,形似而实不同也。

夫圣人之言,必有为而发,若不取事实以证之,则成无的之矢矣。

圣言简奥,若不采意旨相同之语以参之,则为不解之谜矣。

既广搜群籍,以参证圣言,其言之矛盾疑滞者,若不考订解释,折衷一是,则圣人之言行,终不可明矣。

今先生汇集古籍中事实语言之与论语有关者,并间下己意,考订是非,解释疑滞。

此司马君实李仁甫长编考异之法,乃自来诂释论语者所未有,诚可为治经者辟一新涂径,树一新模楷也。

天竺佛藏,其论藏别为一类外,如譬喻之经,诸宗之律,虽广引圣凡行事,以证释佛说,然其文大抵为神话物语,与此土诂经之法大异。

出三藏记集中,述出贤愚因缘经始末云:「释昙学威德等八僧,西行求经,于于阗大寺,遇般遮于瑟之会。

三藏诸学各弘法宝,说经讲律,依业而教,学等八僧,随缘分听,精思通译,各书所闻。

还至高昌,乃集为一部。

」然则,贤愚经实当时昙学等听讲经律之笔记。

今此经具存,所载悉为神话物语。

世之考高昌之壁画,释敦煌之变文者,往往取之以为证释,而天竺诂经之法,与此土大异,于此亦可见一例也。

南北朝佛教大行于中国,士大夫治学之法,亦有受其薰习者。

寅恪尝谓裴松之三国志注,刘孝标世说新书注,郦道元水经注,杨衒之洛阳伽蓝记等,颇似当日佛典中之合本子注。

然此诸书皆属乙部,至经部之著作,其体例则未见有受释氏之影响者。

惟皇侃论语义疏引论释以解公冶长章,殊类天竺譬喻经之体。

殆六朝儒学之士,渐染于佛教者至深,亦尝袭用其法,以诂孔氏之书耶?但此为旧注中所仅见,可知古人不取此法以诂经也。

盖孔子说世间法,故儒家经典,必用史学考据,即实事求是之法治之。

彼佛教譬喻诸经之体例,则形虽似,而实不同,固不能取其法,以释儒家经典也。

寅恪治史无成,幸见先生是书之出,妄欲攀引先生为同类以自重,不识先生亦笑许之乎?戊子十月七日陈寅恪书于北平清华园不见为浄之室。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

虎贲万岁八十一梦 五子登科唐宋名家文集:柳中原集魍魉世界唐宋名家文集:韩愈集上海春秋读史札记:从《金瓶梅》到《清明上河图》傲慢与偏见新编聊斋故事(珍藏版)破破新唯识论:摧惑显宗记熊十力学术文化随笔隋炀帝艳史陈寅恪文集徐霞客游记钏影楼回忆录云海争奇记(珍藏版)小王子(珍藏版)春明外史体用论王阳明集(珍藏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