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经济思维看懂世界格局作者

徐伯赢/著

2025-11-13

书籍简介

从美国的“大中东计划”,到欧盟的“地中海联盟”,再到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世界格局的演变,遵循的其实是一套经济学的逻辑。被广大读者誉为“一本真正接地气的财经奇书”。了解大国博弈、世界政治经济的必读书。中国的当家人为何在十八大后提出了“一带一路”倡议?“一带一路”倡议特点和优点是什么?中国的经济增长有没有持续性?中国经济的机会在哪里?中国经济奇迹出现的原因是什么?本书精彩地回答了罗振宇在“时间的朋友”跨年演讲中提出的这些问题。

首章试读

第1章 大厦将倾,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世界经济的两大霸主苏俄与美国,一个日暮西山,一个经济暗礁丛生,新兴的“日元经济区”咄咄逼人,欧洲蠢蠢欲动,世界经济体系面临一轮大洗牌。王座将倾,美国出击,重塑世界经济体系。 20世纪70年代初,巴黎的一个擦鞋匠为大洋彼岸的一位游客服务完毕后,美国人掏出了一张美元纸币付账,卑微的擦鞋匠却拒绝接受,“对不起,请付法郎”。在这位法国人心里,美国人手里这张擦屁股都嫌硬的纸,对他或者整个法国来说,毫无价值。 擦鞋匠的傲慢来自整个欧洲对美国人赖账的反感。 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整个世界都被打成了废墟,只有美国人发了大财。原因很简单,大战之前,华尔街的大鳄们资助希特勒造大炮,资助日本鬼子造飞机和坦克,把荷属东印度(今印度尼西亚)的橡胶和石油倒卖给日本,好让它们放心地杀中国人;战争后期,美国人又亲自下场参战,打到德国和日本本土,把人才、技术和机密材料(如731部队残害中国人得到的人体实验数据(日美之间具体交易细节参见日本人青木富贵子所著《731——石井四郎细菌战部队揭秘》(2010年,上海译文出版社出版)。))抢个精光。 跟美国人做生意,全球各国都亏得底朝天,连当年的世界第一强国英国都被逼得卖光了底裤——为了跟德国人死磕,它甚至把加勒比海上的岛屿租借给美国人当99年的军事基地,就只换了50艘老掉牙的美国破军舰。如此生意做下来,全球财富和资源都流入了美国人手里。大战结束后,美国人握有整个资本主义世界3/4的黄金,于是连威胁带忽悠,美国人逼得世界各国接受了它建立的“布雷顿森林体系”。 这个体系其实很简单,用一个词就可以说清楚——“双挂钩”,即美元直接与黄金挂钩,其他货币与美元挂钩,即固定汇率制。也就是说,美元成了当时国际贸易体系(GATT,关税及贸易总协定体系)的太上货币,美国人也就成了国际贸易体系的太上皇。 和童话一样,一切开始都很美好,20世纪整个50年代和60年代,任何人都可以按照美国人当日...

首 页章节目录立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