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网app官网

蔡建峰,吕默默 等著/著

2025-11-16

书籍简介

◆缔造中国科幻NEXT黄金时代。◆5位科幻新秀获奖佳作!“80、90”后初心原创!◆人工智能、太空探索、量子计算、末日救赎、心理学推理——有趣想象×深度思考。◆“引力奖”“未来科幻大师奖”“光年奖”“科联奖”获奖作品华丽呈现。◆中国科幻四大天王之一——韩松倾情作序。陈楸帆、郝景芳、江波、董仁威、三丰、杨平等科幻名家诚挚推荐!遇见下一位“雨果奖”得主……崭新世界的崭新思想,未来人欢迎你来阅读。

首章试读

恐鸟症 中国科幻的“”希望在哪里 韩 松 中国的科幻正处于一个重要的转折关口。一方面,它在中国各界和国际上引起越来越大的关注;另一方面,它也面临如何承前启后、推陈出新的迫切问题。 科幻是文学大花园里的一支。但最近看到很多年度文学荐书排行榜上都没有科幻,包括类型文学优秀图书,也没有科幻,至少没有我们认为的那些优秀的核心科幻。这与科幻的热度不符,也一定程度上让人感到是否创作有些乏力?科幻创作中抄袭现象虽是个例,但也敲响了警钟。 大量的科幻图书涌现,数量逐年增长,但是一些出版社却反映销售不好。我接触到了一些读者,发现他们对于科幻的了解,仍仅限于《三体》。这让人认识到科幻仍然是小众。而随着微信、短视频和游戏市场的扩大,更多受众还会被分化。 国内的科幻活动越来越多、越来越热闹华丽,科幻奖也已有十几个,最高奖金达百万人民币,但期待中的精品还是较少。《三体》问世十年后,就再没有产生这样的轰动作品。这是否是一种能被接受的常态化呢?毕竟世界范围内也没有出现“三体现象”。但这仍然不能阻止我们对精品的追求。我看到有读者给我留言:“斗胆说一句,科幻作品虽然越来越多,但总觉得令人惊艳、拥有瑰丽世界观的仍然是不够。” 国内创作之外,近年译作的增加也十分迅猛。我们的科幻,从生成到发展,都一直受着国外的影响,特别是不少灵感来自美国这个科幻大本营。我觉得中国科幻仍然需要潜心向世界学习。但是译作现在有些鱼龙混杂,有些译作的质量仍需要提高。另外国际环境的变化也给引进工作带来了影响。 被寄予很高期待的科幻电影,自《流浪地球》后也在不断努力,但是距离受众的愿望还有明显的距离,实践或许正在证明,科幻电影终究是最难的一件事情。急功近利蹭热点的几乎很难成功。 许多地方在搞科幻产业化,不少资本涌入科幻圈,但从打雷到下雨,再到怎么能有更大的雨下,仍在探索。科幻产业园区到底怎么打造?科幻究竟是不是人民生活的刚需品?科幻产业的投入怎样才能创造出应有效益?这些都还需要用事实来回答。 ...

首 页章节目录立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