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代文学史下册名词解释

高旭东/著

2025-11-17

书籍简介

这是一部具有自觉学术追求和学术品格的现代文学史教材,它的学术独创性表现在:从甲午战争后扬起现代风帆的“前五四的现代热身”到五四文学多元混杂的现代,从“一元超现代”的一统天下到僵化解体,本教材构建了中国文学一个更为完整的“现代”,这是文学分期的创新。本教材创造性地使用了“戊戌文学革命”、“拟古的现代性”与“一元超现代”等学术语汇,这是文学观念的创新。本教材在充分考虑到社会对文学的影响的前提下,关注文学自身的流变,探究中国现代文学对外国文学的接受、对传统文学的继承,考察现代文学自身的发展脉络,以及新旧文学消长造成的动态发展结构,这是文学史观念的创新。本教材对相当数量的作家作品进行了以公正为追求的价值重估,对一些被忽视的名作进行了价值发现,这是文本细读的创新。

首章试读

第四章 左翼文学的兴起与新的文坛格局(1927—1937) 五四时期李大钊与陈独秀的“左”转并没有带动文坛向“左”转,尽管1923年后邓中夏、萧楚女、恽代英、蒋光慈等人发表倡导革命文学的文章,文坛主流却仍是以反传统的个性解放为主调。但蒋介石“四一二”的屠刀使文坛发生了根本改变,大批青年在观念上向“左”转,在腥风血雨中倡导革命文学,并很快成为文坛的主流,加上国民党对左翼文学的围剿,使文坛出现了一种与五四文学不同的格局。不过,五四文学传统仍被很多文人传承着,转向左翼文学的鲁迅没有否定五四文学。...

首 页章节目录立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