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寒料峭,饶是已经三月,小河村依旧带着一阵阵凉意,更别说山里本就露水湿重,行走间,仿佛连空气都带着刺骨的冷寒。 天光大亮,不少忙活完家中琐事的农家妇人夫郎都背着背篓准备往山上走。 而此刻,一个看上去十分瘦弱的小孩正逆着人群,一点点地往家里挪,步履蹒跚,面容麻木无神。 他背上背着比自己还高的柴,穿着破了好几个洞的补丁麻衣,就是脚上套着的草鞋都欲坏不坏。 要是哪家的家长看见自己孩子穿成这样,就是再穷困的农家,也会心疼好一阵的。 甚至可以说,在不算贫困的小河村,很难看见哪家的孩子还穿成这副“邋遢”样。 小孩无视着周围村民若隐若现的饱含怜悯和可惜的打量,埋着头,抿唇继续往山下走。 近乎皮包骨的小身板,似乎隐藏着无穷的力量,能撑起比自己还重的柴火,也能努力养活自己。 可哪有那么多无穷的力量,不过都是靠着意志力强撑罢了。 “沈哥儿,这么早就干活了?”有熟悉的婶子看小孩那摇摇欲坠的样子,到底还是忍不住出了声。 “婶子带了点野菜团子,来,先吃口垫垫,等会儿婶子叫你虎子哥帮你扛下去。” 被叫沈哥儿的小孩脚步一顿,他回过神,略带恍惚地看着这早就陌生了的面容,到底还是轻轻摇了摇头:“阿爹在等。” 他连声音都很轻,可刘婶还是听清了,她张张嘴,到底没能多说什么,家家有本难念的经,她能帮一时也帮不了一辈子。 罢了。 刘婶将菜团子小心地塞在沈哥儿的怀里,也没给他推辞的机会:“回去热一热垫吧垫吧,不是什么值钱玩意儿。” 这孩子回家还真不一定能有饭吃呢。 沈哥儿低低地嗯了一声,说了句谢谢,转身继续往山下走。 倒不是他不够礼貌,实在是没更多的力气了。 刘婶看了一阵,这才转身招呼跟自己上山的妇人夫郎:“走吧走吧。” 有新嫁过来的妇人好奇:“嫂子,这是哪家的孩子,这么小就出来干活了?” 要知道,小河村可不是什么穷乡僻壤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