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个普通仲春的清晨,长孙青璟趴在花园水池边,静静地观察一只笨拙的水虿摇晃着、颤抖着抓住一根水面上浮动的枯枝,慢慢地攀上最末端,倒挂着蓄力。 她的兄长长孙无忌凑过来,看看妹妹,又看看水池,撇嘴说道:“这只水虿有些蠢,算错了羽化的日子又不肯回水里去,大概活不了了……” 保姆与母亲高氏大概觉得小郎君与小娘子如同乡野孩子般在水边观虫得趣甚为不妥,便准备将二人提回凉亭中。 侧倚在腰舆上的一家之主长孙晟却对两个孩子的失礼举止不以为意,摆摆手令保姆后退,让妻子回到自己身边。 在疾久不瘳、药石罔效的尘秽之晷中,暮年的右骁卫将军也不免生出一颗童真之心。他招呼子女近前,听兄妹两人争论着水虿的生死。面对认死理的儿子无忌,长孙晟以手掌在空中比划模拟着飞翔的蜻蜓,说道:“说不定水虿今日化为蜻蜓,明日便高翔云中。无忌,你可不要小看它。” “可是它羽化的时机就是不对……”年少的郎君不为父亲的玩笑所动,坚守自己的信念。 “哼,水虿的背已经裂开了一道缝。”长孙青璟不服气地撅嘴,高高扬起的下颌预示着她要与兄长争论到底,“它早晚——它早晚变得与它们一样!”她伸出手指,当空一划,便有几只雄鹰在她头顶振翮而过。 说完这句话,女孩也突然愣怔了一下——父亲也正在凝望这些通灵的生物。 “莫不是来接我回到赵代之地?”长孙晟喃喃自语,又捏了捏幼女被池水沾湿的红润的手指,“今日便不再陪你们玩闹了。” 众人点头。长孙青璟也觉得父亲能够来屋外的时间越来越短了。 这一天的大兴城上空盘桓的苍鹰格外多,它们长鸣,它们翔集,它们蛰伏,它们等待。 这画面清晰得如同萧绎传世的卷轴,在长孙青璟的面前缓缓展开。 大业五年,长孙青璟八岁。 这是她记事以来最忙碌的日子,皇帝亲遣的慰问使节与医官,内史省的起居舍人,同族亲眷,门生故旧接踵而至。她时常只能跽坐在内室的重幔之外,听着病重的父亲喁喁低语。 “远交近攻,离强合弱。望使君传语天子,对待突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