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和铮一手拎着沉重的电脑包,一手端着泡着了陈皮西洋参养生茶的保温杯,一瘸一拐地穿行在赶课的学生中间。 北方的寒假结束在还不温暖的时候,初春的寒风依然萧瑟,长走廊的窗外满是尖锐的枯枝。 李和铮虽说是土生土长的本地人,前些年驻扎在非洲和中东,习惯了热带雨林气候的潮湿和热带沙漠气候的干旱,乍然回到会吹季风的寒冬里,只觉得膝盖上的旧伤快被冻成老寒腿。 新闻传播学院也算半个艺术类学院,走廊上来往的学生们各个儿朝气蓬勃,很多人都穿着李和铮看不大懂的新潮服饰,知晓“亚文化”和亲眼见到并理解它之间还有一段距离。 混在这些孩子里,穿一件旧旧的黑色羽绒服、一条洗的发白的牛仔裤的李和铮,实在是格格不入。189的身高扛摄像机的时候很好用,这会儿就显得人高马大不灵敏,又因为一条腿瘸,脚步受力不均衡,大头靴厚实的靴底在走廊中咣咣响。 但李和铮实在是无暇顾及这些孩子们林林总总的目光,翻手腕看表,距离打铃还有一分钟,他从走廊这头走到那头,没看到自己应该去的教室,才发现自己少上一层楼。 让一个瘸子狂奔起来不太现实,李和铮只能认命地接受这个事实:32岁了,回母校任职选修课讲师的第一天,迟到了。 真是呆得令人发指。 好在大二的学生们还远远不到“被学业压力搞得很老实”的时候,再加上他这门归属在《国际新闻传播》课程下的《战地报道实务》,是这学期刚开的新课,选修课等于水课等于混学分的道理他还是懂的,何苦与学生们互相为难。 因此,也有几个孩子和他一起在迟到四分钟后一起进教室,学生仰头发现他是老师,格外尴尬地赔笑打招呼说“老师好”,缓解了一些他的尴尬。 不尴尬了的李和铮瘸着迈上讲台,把电脑包duang上讲桌,放下杯子,拉开羽绒服的拉链露出里面的黑色圆领毛衣,抬头,对上一张张年少且明亮的脸,定了定神,轻轻地舒了口气。 “嗨。”很不老师的开场白,他一只手下意识地抄进牛仔裤的裤兜,习惯性地让有旧伤的腿不受力,身子一歪,站得很是潇洒。 大约是孩子们颇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