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夜有雨》/却思 晋江文学城独家发布 2025.6.12 01 来北京的第六年,郁雪非还是未能适应杨絮纷飞的春天。 她到乐团门口,摘下口罩和帽子,又清理了一番身上残存的浮毛,动作慢条斯理,很是仔细。 来往行人神色匆匆,却也不少人分顾一眼,可他们怎么也没办法把眼前这个谪仙一样的女孩儿与她身后易拉宝海报上的“琵琶首席郁雪非”联系起来。 那是上个月一场获得满堂彩的演出,按照乐团的观众喜好度投票,她赢得本月的宣传机会。然而表演妆太浓,生生盖过她身上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清冷,倒泯然众人。 郁雪非天生雪肤乌发、骨肉匀停,唇颊淡淡的血色芙蓉石一样沁出来,五官线条柔和清晰,偏生有一对黑白分明的眼瞳,才糅入一味英气,免于流俗。 乐团内大多数人称她一声“郁仙儿”,谑称尊称已难辨,但都觉得她担得起这个名头,就这么流传下来,传播速度之快,连刚进乐团没两天的新人也不喊她师父了,跟着郁仙儿郁仙儿地叫,没大没小。 但她也不生气。 桂玉之地四九城,人堆里扔块石头都保不准砸中几个高门子弟,她一个外乡客,谁也开罪不起。 就比如她所在的这个商业民乐团,规模不大,倒是卧虎藏龙,有不少北京本地中产以上家庭的子女,不愁吃穿,只为了找个闲班点点卯,态度相当散漫,乐团也多半睁只眼闭只眼,有演出紧着那几个劳模上,但奖金平分,美其名曰“不患寡而患不均”。 大家都知道这是怕事和稀泥,却也只是敢怒不敢言。 毕竟那些现代八旗子弟没了这份工作不要紧,想要留在这座城市里的其他人被高昂的房租和生活成本压得喘不过气,哪敢轻易撕破脸。 整理完身上的杨絮,郁雪非越过自己的俗红艳紫的宣传海报,径直向内走去,没有多看一眼。 排练室已经来了不少人,稀稀拉拉聊着天,郁雪非推门进去时,隐约听到一句“那可是几十万的小叶紫檀”。 几十万,比收藏级的琴价值还要高,贵倒是其次,这种等级的琴一是要上好的珍贵木材,二是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