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熙十七年冬,大雪。 天还未亮,还阳街老字号秋水居门前便点了灯笼,支起摊儿来。 雾白的水汽自笼屉边沿逸出,很快被北风吹得四散。 刘掌柜缩着脖子揣着手,看向围着笼屉旁忙碌的伙计,道:“宋三,当真不留了?” “不留了,掌柜的。”那人并不抬头,闻言只笑道:“承蒙您的照顾,我这几日吃得很好,明日走的时候怕会忍不住顺些饼子上路哩。” 掌柜的默默叹气:“你爱吃饼便只管拿就是。” 宋三哎了声,话语间多了分活气,“那我就不客气了。” 刘掌柜苦笑:“跟我客气做甚,这本就是你应得的。” 说来怪哉。这后生只身一人风尘仆仆来到他的铺子前,见他第一面便说想打零工。 看他的模样很是机灵,却分文不要,只求每天供他三块饼子就成。 想来是流民,饿怕了。 而今,这流民又要流向旁处去。 想到这儿,刘掌柜不免有些可惜。恐怕他再也招不到比宋三还便宜的堂倌了。 “嘎吱——嘎吱——” 空旷的雪地里忽然传来突兀的响动。 刘掌柜扭头看去。 寒冬腊月的,天还麻黑着,一辆派头十足的马车压着厚实的雪,稳稳而来。不多时,那车便在秋水居门前停下。 一人自马车上翻下,小跑着来到摊儿前,往空桌上掷下枚银子,催促道:“店家,包上一屉鲜肉包,一屉素菜包,带走。” 似乎是嫌冬日里的风剐人,不等堂倌回话,这人便匆匆转身,躲回马车上。 刘掌柜被银子晃到了眼,发出一声短促的惊呼,诚惶诚恐地拾起银锭子,冲那人离去的方向作揖道谢:“多谢官人,多谢官人!” 今早刚开张便遇到位财大气粗的主儿,想来这一日的生意必当红红火火! 宋三不敢怠慢,动作麻利地取来油纸,揭开笼屉忙活起来。 装好了包子往怀里一揣,便一脚深一脚浅地踩进雪地,热情地招呼道:“客官,包子好了。” 高门大户人家的马儿养得好,膘肥体壮的,见了宋三,远远地打了个热气腾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