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心看世界

刘劭/著

2025-11-13

书籍简介

《我读智慧谋略:以眼察人,以心观心》原名《人物志》,又名《鉴人智源》或《辨经》,以元气一元论为基础,以阴阳五行的朴素辩证思想为指导,以儒家思想为主,兼融道、法、名、阴阳各家学说,集道德、仁义、才能、功利诸观点,对人的本性、道德、才能、性格以及识别、选取、任用人才的理论和方法作了全面论述。《我读智慧谋略:以眼察人,以心观心》不仅是一部系统品鉴人物才性的纵横家著作,也是一部研究魏晋学术思想的重要参考书。《我读智慧谋略:以眼察人,以心观心》共三卷十八篇,三国魏刘劭所作,南北朝时西凉刘炳曾为之作注。书中讲述了识鉴人才之术、量能用人之方及对人性的剖析。

首章试读

自序 〔三国〕刘劭 著〔西凉〕刘昞 注 夫圣贤之所美,莫美乎聪明;(天以三光著其象,人以聪明劭其度。)聪明之所贵,莫贵乎知人。(聪于书计者,六艺之一术。明于人物者,官材之总司。)知人诚智,则众材得其序,而庶绩之业兴矣。 圣贤是因为其美好的品德而被称赞,而这些美好的品德莫过于智慧丰盈、才华超著;智慧丰盈、才华超著之所以十分可贵,是因为可以通过它来明辨人才,认识他们的才能。具备了这些,才能够知人善任,使不同的人才得到合理的运用,各尽所能,从而使各项事业都可以蒸蒸日上,兴旺发达。 是以,圣人著爻象,则立君子小人之辞;(君子者,小人之师。小人者,君子之资。师资相成,其来尚矣。)叙《诗》志,则别风俗雅正之业;(九土殊风,五方异俗,是以圣人立其教不易其方,制其政不改其俗。)制《礼》、《乐》,则考六艺祗庸之德;(虽不易其方,常以诗礼为首;虽不改其俗,常以孝友为本。)躬南面,则授俊逸辅相之材。皆所以达众善而成天功也。(继天成物,其任至重,故求贤举善,常若不及。) 圣人建立了卦象爻辞,就确立了君子小人的不同标准。著述《诗三百》,则是为了区别不同地方的风俗和特点,以达到干预王政教化事业的目的;制定礼仪音乐,便是为了考察六经上所记述的恭敬明达守恒的道德;要想称霸帝王,成为天子,那么就需要赏识提拔各种才干卓越、明智尚贤、能够辅佐君王的人才。这些都是为了充分发挥不同人才的才智和能量,以使这些人才辅佐君王成就千秋伟业。 天功既成,则并受名誉。(忠臣竭力而效能,明君得贤而高枕,上下忠爱,谤毁何从生哉。)是以,尧以克明俊德为称,舜以登庸二八为功,汤以拔有莘之贤为名,文王以举渭滨之叟为贵。由此论之,圣人兴德,孰不劳聪明于求人,获安逸于任使者哉!(采士饭牛,秦穆所以霸西戎,一相仲父,齐桓所以成九合。) 千秋伟业成功实现之后,君王和臣子则一起被称赞颂扬。所以尧因为善于赏识提拔人才而受到颂扬,舜因为明举任用“八恺”、“八元”而树立功绩,汤因为选拔贤士而闻名,周文王因为举荐吕尚而备受赞扬。由...

首 页章节目录立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