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三、复活节(Easter)

banner"

>

复活节是基督教耶稣复活的重大节日,对基督徒而言,复活节的重要性仅次于圣诞节。

公元325年,尼西亚会议决定,为纪念基督教的创始人耶稣复活,将每年春分月圆后的第一个星期日定为复活节,所以,复活节每年的具体日期并不确定。

又因为复活节总是在星期天,所以它的英文说法可以是EasterEasterDay,也可以是EasterSunday。

从复活节开始以后的一周称为复活节周(EasterWeek),在此期间,教徒每天进行祈祷。

复活节前40天有一个大斋期称为四月斋(Lent),是从基督教的圣灰星期三(AshWednesday)起至复活节前一天为止的40天,这主要是为了纪念耶稣在荒野禁食(fasting)40天而或绝食或忏悔。

大斋期为信徒们提供了一个赎罪(peing)、自制(self-denial)和忏悔(repentance)的机会,要求信徒们涤净过去一年中的劣行与罪过。

按照基督教的习惯,在复活节的前一天,教徒们要举行夜间祈祷。

这天晚上,教堂里的灯火全部熄灭,寓意世界一片黑暗。

等到午夜的钟声一响,神父手持一支点燃的蜡烛(象征基督光芒),走进教堂,将各个教徒手中的蜡烛点燃,不一会儿,整个教堂就被众多的蜡烛光照得通明,祈祷也就随之结束。

复活节这一天要举行宗教仪式和活动,如圣餐等,人们见面的第一句话就是“主复活了”

(TheLord'srisen),然后互赠彩蛋(Easteregg),小孩吃兔子糖,讲兔子的故事。

按西方国家的习俗,彩蛋和兔子是复活节的典型象征和吉祥物。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

外国电影史:插图版晚清国粹派文化思想研究龙族VI:蚀梦之徒听万里乐:穿洲越岭乐旅见闻水深火热在美国:真妮的北美生活故事外国文学作品选·西方卷(下)(第2版)我心中被删除的姑娘探戈艺术的历史与变革西方文明探源:希腊罗马专题论集先秦至唐五代语气词的衍生与演变外国文学作品选·西方卷(上)(第2版)谈音说乐:当代中国音乐面面观田野民俗志(第2版)探戈——社会见证者外国文学史(上册)外国文学史(下册)文学理论新编(第4版)文学概论洗耳恭听:读懂音乐大师未成年人犯罪刑事实体法问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