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的人际关系和谐心理

陈浩彬/著

2025-11-24

书籍简介

重视与探讨文化因素对人的心理与行为的深刻影响,是当代各国心理学共同关注的重大问题,导致“文化心理学”成为当代世界心理学发展的主要趋势之一。加强本国文化心理学的研究,突显本国文化对本国民众心理与行为的深刻影响,正成为世界各国心理学所共同关注的主题之一。本书从传统人际和谐思想这个“根”开始,运用理论分析与实证研究相结合的思路,通过考察“和”的字形语义、中国人崇尚人际和谐的缘由,分析中国人人际和谐心理的种类与表征,建构中国人人际和谐的机制模型,并通过实验检验,深入揭示中国人人际和谐的心理与行为机制。从传统文化中提炼有益的养分,以指导当代中国人的人际心理与行为。

首章试读

序 进化心理学的研究成果表明,人的许多心理与行为(尤其是人与动物共有的心理与行为)是通过自然进化得来的。文化心理学的研究成果又证明,人的一些心理与行为(尤其是高级心理与行为)是在文化中生成的。总而言之,人心是自然与文化交互作用的结果。[1]因此,当代心理学有两大任务:往内走,想方设法打开大脑这个“黑箱”;往外走,千方百计解开弥漫在人的心理与行为之间的“文化迷团”。[2]中华民族作为一个至少拥有五千年文明历史的民族,其心理与行为方式是五千年中国文化的结晶,即使身处当代,当代中国人的心理与行为无不带有深深的民族文化烙印。这就意味着,他们虽“身”在21世纪,“心”中却有许多传统的东西。[3]因此,对于中国文化心理学而言,它的主要任务之一便是千方百计地揭示中国人心理与行为的文化机制,提高研究成果的文化生态效度。 为了给最终建成的完全吻合中国文化特质的新体新用式心理学“添砖加瓦”,在具体研究中,从正面来讲,我们要挑选一个具有浓厚中国文化意蕴的主题,先摸清“家底”,然后构建一套具有中国文化特色,用以解释此主题的小型心理学理论观点、理论模型或理论体系,随后再选择恰当的检验方法(通常是实证检验法,但也不排斥诸如演绎法和推理法等方法)来验证此小型心理学理论观点、理论模型或理论体系,从而建构出较为成熟的小型心理学理论观点、理论模型或理论体系,用以更加准确地描述、解释、理解、揭示和预测中国人某一方面的心理与行为方式。[4]陈浩彬博士的《中国人的人际和谐心理》的撰写与出版,就是按上述思路开展研究的一个较好范例。 首先,作者挑选了一个具有深厚中国文化意蕴的研究主题——“和”。“和”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核心范畴,是中国文化的精髓。中国人很早就认识到“人和”的可贵,使得“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成为中国人的共识。尚“和”心态是中国人心理的一个突出特点,渗透于中国人对人、对事的诸种态度中。“和”字无疑是打开中国人人际交往心态的一把“钥匙”。探究中国人的人际和谐心理,对于促进人际关系和谐、国民心理健康以及当前社会心态的稳定具有重要的理...

首 页章节目录立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