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允手腕上的墨蓝色表盘恰好指向八点半,揉了几下酸痛的眼睛,出差后的第一个夜晚依旧是加班。 除了她所在小组的七八个同事的键盘敲击声咔咔作响,其他部门同事们的工位的电脑屏早已熄灭,只剩走廊几盏应急灯幽幽闪烁。 汤允抬头望向落地窗外,远处大桥上蜿蜒如龙的霓虹灯带与市中心的永不熄灯的高楼共同演绎着狂欢剧目。 回神,操作着键盘,汤允将财经频道最新一期栏目稿件最后进行校对。 完毕后,汤允直直的伸了懒个腰。 一旁的同事凌晗见状,问道:“汤汤,等下要和我们几个都点个外卖吃,你要不要也补个晚餐?你胃不好,不吃会出事的!” 汤允回复道:“行,你们先点你们的,我先去软件里看看吃什么。”说完,她习惯性打开外卖平台,手指在密密麻麻的餐厅列表中胡乱滑动。 推荐栏中,咸香入味,麻辣爽口的字眼并不能激起她的食欲。 连续忙了一周,她更想吃一些清淡而又不寡味的食物,用手搜寻着历史订单。 目光最终还是定格在“二十四膳食记”的索引图标上——淡土配色,有一种大地带来的厚实感。 职业理性下的惯性思维提醒她,过度依赖一家外卖或许有些不妥。 但是生理性味蕾的喜爱却占据这场思维博弈的上风。 一年以前,长期加班导致汤允凌晨胃部不适挂急诊,疼痛难忍。 那是汤允连续第三周加班到深夜,衬衫领口早已被汗水浸湿,工牌松垮地垂在胸前,就像条勒住她呼吸的锁链。 自此之后,汤允开始尝试各种养胃保健的食品。 在大数据算法下汤允偶然尝试起这家中医药膳餐馆,竟然发现餐品的质量颇高。 尤其是在频繁订单后,店主总会赠送小点心。 会议繁忙来不及挑选食物品种,汤允就索性选择店铺里的盲盒套餐。 虽然是盲盒,但是套餐像是会根据她的订单习惯调配好最适菜品,让汤允在疲惫中感到陌生的善意。 “我还是吃回这家药膳馆吧!你们呢?要不要也吃这个?”汤允说完,添加了枸杞桑葚粥,备注栏里照例写道:少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