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潮虫

乔洪明/著

2025-11-25

书籍简介

《海潮》是一部以史诗般笔法描写山东威海人民反伪抗日的长篇小说。二十世纪三十年代末,胶东沦陷,人民深陷国破家亡的苦难中,进步青年杨子千、王冰、毕云、连城等为代表的沦陷区群众为反抗侵略、反抗压迫而与日伪顽匪进行了殊死斗争。杨子千从东北回到山东老家,在共产党人王冰等人的影响下,机智地与军匪恶霸斗争,最终走向革命道路。在残酷的大扫荡中,王冰、毕云等壮烈牺牲,根据地的军民付出了惨重代价。连城等人发动了刘公岛练兵起义,随着战局的发展,人们终于迎来胜利的曙光。小说讲述了胶东抗战时期可歌可泣的感人故事,传播正能量,教育后来人。

首章试读

一 出手凤林集 已是晚秋季节,天空旷远寂寥。洋槐树的枯叶随风飘零,蜿蜒的土路落叶斑驳。土路尽处的凤林村,这天正是集日,人头攒动,却还热闹。凤林集乃威海卫城南一等的大集,如今虽受日寇侵扰,没了往日“商贾云集”盛景,但依然不失大集风采:粮市、布市、菜市、腥市、肉市、鸡蛋市、饮食市、牲口市、柴草市、破烂市……门类齐全,无所不有。 但说那腥市里,刚下船的海鲜一溜儿摆开,腥货贩子扯嗓门唱着鱼虾蟹贝之鲜美,勾得人们纷纷购买。又一车腥货推来,巴掌宽的鲜亮大带鱼立即招引一圈主顾。贩子喜得合不拢嘴,摸出一块银元,啪地拍在推车汉子手中:“好嘞兄弟,我这车子推着有点儿沉,辛苦了,歇去吧!” 汉子接过银元,两指捏了,噗地吹口气,耳边听那嗡嗡余音,美滋滋地回声客套,又把独轮车挪放稳当,起身告辞,往集外走。适才推车来时,看到集口有馋嘴的东西,唾沫便咽下两口,惦记着要买了吃。这时日头半天高,肚里咕咕响,抬起衣袖拭去额上的汗珠,那模样儿便也清楚:浓眉大眼连鬓胡,拢长脸儿蒜头鼻,嘴唇偏厚牙整齐。这汉子身材中等,却结实健敏,举手投足内含劲道。 说话间来到集口,人渐稀朗,只那油炸糕摊子前围了食客。汉子径直过去,瞧见人多,站在圈外等候。闲眼四下看了,便见邻近的摊子有趣。那是个剃头摊,剃头匠三十来岁年纪,中上身高,身膀偏瘦,俯首给跟前坐着的主顾剃头。旁边摆放的火炉、脸盆、工具箱都很平常,倒是挑起的幌子引人眼目。幌子中间书“理发”二字,上下横书“朝阳抠耳,灯下剃头”小字排句,两侧另有竖排大字对联:“不读诗书朝天子,全凭手艺见君王。”幌子下沿还拴了三绺青丝。 剃头匠手灵刀利,唰唰唰快捷如风,没多会儿工夫剃出个锃亮的葫芦瓢。收起刀来仍不作罢,又在那主顾的头部、颈部推拿叩压,挤捏弹揉,口里哼着调儿念念有词:“理发摊儿,罗祖流,三绺青丝挂门头;男剃前,女剃后,僧道两门剃左右;有分头,有背头,女子烫的飞机头;剃完头,不算完,还要打套‘五花拳’。”那主顾微闭着眼,哀声道:“孙师傅罢了罢了,剃剃头就是,‘五花拳’免了吧。”剃头匠手劲稍...

首 页章节目录立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