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岁那年,葛思宁上三年级,开始学习如何写作文。 她在语文这个学科上没什么天赋,共情能力也不太好,经常和课本里老师说得潸然泪下的文章大眼瞪小眼。 班主任不止一次和她爸爸反映过这个问题了。 上了三年级以后,葛思宁的语言组织能力败露无疑,写的作文经常被老师画红线、打问号,问她这句话和上一段有什么关联。 最过分的一次,语文老师给的评语是:这是你做梦写的梦话吗? 对此,爸爸的对策是,给葛思宁买一个日记本。 从记录自己的日常开始,慢慢培养起语言能力。 葛思宁写了大概有两年。 五年级,班上开始出现言情小说,女孩们早熟地开始追星、讨论自己的理想型,并且自以为瞒天过海地改变自己的外表,但不限于买各种发饰、套荧光色的鞋带、在老师看不见的地方偷偷解下红领巾。 好朋友问葛思宁,你想过你以后的男朋友会是什么类型的吗? 葛思宁说不知道。 晚上回到家写完作业,她把这个对话写进日记本里。 20xx年x月x日 [……我想要的男朋友……] 一个人的时候,葛思宁才能够静下心来思考问题。 她慢吞吞地想了很久,视线从墙壁贴着的exo海报转移到桌子上的tfboys小卡上。 在行星饭大战四叶草的那个年代,她就是如此花心地喜欢着每一个好看的男人,从而游离在战争边缘,哪里战火纷飞,就在哪里撤退——班上女生讨论谁,她就附和谁,从不明显表露喜恶。 以至于同学们总是说她无欲无求,予取予求。 想到这个日记本会不定时被家长抽查,葛思宁虚伪地写。 [我希望他是个普通人,不需要很帅,不需要很有钱,但是要有上进心。要像爸爸对妈妈那样好,也要像哥哥那样……额,还是不要像哥哥了,非要像的话就像他的成绩吧,其他就算了。] [总之,我希望他体贴、温柔、善解人意,还能一直喜欢我。] - 十五岁的夏天和二十岁的夏天一样热。 ...